首页|表象的牢笼与"不思"的平庸之恶——论《波斯语课》中的叙事结构和诗学策略

表象的牢笼与"不思"的平庸之恶——论《波斯语课》中的叙事结构和诗学策略

扫码查看
影片《波斯语课》塑造了中队长科赫这个具有"平庸之恶"特征的人物形象.从符号语义学的角度出发,中队长科赫身上体现了一种异化的民间叙事结构.在"懂得"的纬度上,犹太人吉尔斯通过"反讽"的诗学策略将真实埋藏于谎言之中.在"能够"的纬度上,游离的身份认知让科赫看不清事实真相.正是这两个纬度的失效最终导致了"愿望"纬度上的失败——作为主体的科赫错误地追求了客体的语言表象,放逐了历史真实.影片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叙事结构的安排,以及诗学策略的使用,展现了科赫将如何自己禁锢在表象的牢笼中,拒绝注视和思考历史真相以及听取良知声音.

张玮琦

展开 >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波斯语课 符号语义学 反讽 平庸之恶

2022

美与时代(下旬刊)
河南省美学学会 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美与时代(下旬刊)

影响因子:0.102
ISSN:1003-2592
年,卷(期):2022.(8)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