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之后,学习倦怠现象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持续关注.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在国内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国内研究者为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编制了信效度良好的"学习倦怠量表",并围绕着学习倦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方式、专业承诺、自尊、希望、正念等个体心理因素和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非常多的实证研究,对"干预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倦怠研究的主力为心理学专业人员,但是"学习倦怠"的产生,却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有关系,因此,在心理专业研究者与各科一线教师之间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