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流域襄阳段的重要生态屏障,为研究该湿地周边不同耕地对土壤及湿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长寿岛种植经济作物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耕层土壤pH、电导率(EC)、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山药单作和芝麻-小麦轮作的土壤pH最高,达 8.28.春花生单作的土壤EC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制度,分别为84.00 μS/cm和 110.49 mg/kg.芝麻单作的全氮含量最高,为 1.40 g/kg.玉米-小麦轮作的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 13.60 g/kg、21.98 mg/kg、780.60 mg/kg.研究表明,湖北长寿岛湿地周边土地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及不合理施用化肥,通过地表径流、下渗等方式,存在对湿地流域发生富营养化、水质变差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