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进路
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进路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现代化中国之治最关键的场域在于乡村,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全面推进"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关键举措.准确把脉中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和规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构,搭建高效能的乡村治理体系,离不开丰富的理论阐释.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在于铸就"天蓝水清草木花香"的治理新格局.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质不仅在于解决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问题,还在于探索构建一种基于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生产生活图景.推进农村生态产业效能提升、构建生态文明乡村体系、铸就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新格局,无疑成为探寻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的当代进路.由此,应持续创新推进乡村治理和文化治理多维转向,建设"两大变局"中乡村绿色发展与绿色消费的治理新格局.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卓敏
展开 >
作者单位:
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
出版年:
2024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影响因子:
0.248
ISSN:
2095-3682
年,卷(期):
20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