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青年毛泽东阶级概念的演进——兼论其对"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青年毛泽东阶级概念的演进——兼论其对"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时期主要在传统"等级"意义上使用"阶级"概念,强调的是同质的人类中社会群体以"压迫—被压迫"的方式被划分不同的等级.1920年之后,青年毛泽东从"生产—消费"的角度着眼,以"剥削"为中介,将人类划为"生产者—消费者"两大异质群体,并强调"阶级意识"的重要性.1924年冬天以后,青年毛泽东以调查研究作为阶级分析的基础,确立了划分阶级的实然标准和应然标准,这意味着他的"阶级"概念已经走向成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以调查研究为关键,三者有机结合,是青年毛泽东创造性地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阶级概念的重要方法,这对实现"第二个结合"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春雪、姚季冬
展开 >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阶级概念
演进过程
"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出版年:
2024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影响因子:
0.248
ISSN:
2095-3682
年,卷(期):
202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