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帷幕,也开启了戏曲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的更迭.作为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戏曲教育近代化以现代化与本土化为二元构成,既表现出显性的西方现代化色彩,也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本土化传统.教育组织形式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课程与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随着教育组织形式从传统个别教学法到现代班级授课制的转向,戏曲教育在中西教育的移植与反思、超越与坚守中,以课程体系现代化与教学方法本土化为实践进路与核心表征,构建了戏曲教育近代化的"变"与"常":通过"学"、"术"并蓄的系统课程转型,实现了课程体系现代化之"变";通过口传心授的民族文化传承,坚守着教学方法本土化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