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扫码查看
了解一个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和分布模式能使管理者明确兽类保护需要针对的重点类群和重点区域,是有效保护当地野生兽类资源的基础工作.然而该类群大多行踪隐秘,短期调查很难全面揭示其多样性水平,导致很多地区的兽类多样性调查还缺乏系统性.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于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中型野生兽类多样性调查,自动相机累计工作日为22714 个,共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0科1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猕猴(Macaca mulatt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占本次监测兽类物种总数的45%.对比前期的调查资料显示,保护区新增监测到的大中型兽类有猕猴、亚洲黑熊和马来豪猪.研究还发现,地形条件影响着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的分布模式,山脚的兽类多样性指数和拍摄率普遍高于山坡和山脊,而海拔和干扰因素不影响当地兽类分布.研究结果为保护区指明了兽类资源保护的物种目标,也为重点监测区域的设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魏懿鑫、马驰、茶志强、杨家伟

展开 >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云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大理 672400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物种分布 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

2024

南方农业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南方农业

影响因子:0.596
ISSN:1673-890X
年,卷(期):2024.18(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