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在黔南州的迁入时间早、发生代次多、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对保障黔南州水稻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黔南州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3年对黔南州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稻纵卷叶螟成虫迁飞规律和幼虫消长动态,以及成虫迁入时间和数量、气象条件、水稻品种及栽培管理对黔南州稻纵卷叶螟危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于 4月上旬在黔南州南部低热地区零星出现,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为其主迁入期,5月下旬至 7月上旬其数量大;8月下旬至 9月上旬,成虫南迁,仅在高海拔晚熟稻田零星残存.幼虫虫口密度随 5月下旬水稻移栽大田、种植面积扩大逐渐增加,6-7月虫口密度达峰值;8月中下旬,虫口密度随水稻进入孕穗扬花期、南部低热地区进入灌浆期逐渐下降,至 9月上旬田间发生轻,仅有零星的高海拔、晚熟稻的适生稻田少量残存.黔南州稻纵卷叶螟迁入路径基本一致,主迁入期成虫的迁入时间和迁入量是影响纵卷叶螟危害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黔南州的主迁入期在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如提前至 5月中旬前则危害减轻.5-9月黔南州多地气温适宜稻纵卷叶螟发育,且降雨多而集中,有利其迁入降落、繁殖危害,但连续大暴雨可减少初孵幼虫量.若水稻移栽持续时间长,将加重稻纵卷叶螟危害.可采取大面积灯诱和重发区域性诱相结合诱控成虫、选用不利于低龄幼虫卷叶的优质水稻品种、投放天敌种、施用生物药剂等措施防治稻纵卷叶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