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次江淮暴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云微物理方案敏感性分析

一次江淮暴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云微物理方案敏感性分析

扫码查看
基于全可压非静力中尺度预报模式 WRF,选取Lin、WSM3、WSM5、WSM6、Goddard五种云微物理方案和Kain-Fritsch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2017年6月10日的江淮暴雨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数值预报试验,重点研究了云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预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in方案模拟的局地暴雨区降水量随时间的演变与实况较为吻合,但降雨量偏小,WSM5、WSM6和Goddard方案模拟的降水量级与实况更为吻合;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此次江淮暴雨的预报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小雨量区域的模拟效果基本一致,暴雨和大暴雨对云微物理方案更加敏感;云中水成物的三维结构特征差异明显,其水成物含量也显著不同.WSM5方案模拟的雨水和云水含量较高,其降水量和落区质量较好;不同微物理方案产生差异明显的垂直速度,导致云量、云高有所差异,进而影响降水预报的性能,说明选用更为敏感的云微物理方案对降水预报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loud microphysical schemes for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forecasting of a rainstorm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heavy raincloud microphysical schemesensitivity analysis

孟泽华、高彦青、马旭林、周勃旸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4

上海市生态气象与卫星遥感中心,上海 200030

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山东青岛 266108

数值预报 江淮暴雨 云微物理方案 敏感性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U22422132018YFC1506702

2023

大气科学学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58
ISSN:1674-7097
年,卷(期):2023.46(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