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敦煌乐谱》乐曲调式实质

论《敦煌乐谱》乐曲调式实质

扫码查看
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郑是采用将弦调高大二度的办法,这就是后来产生的比黄钟宫高大二度的正宫.关于这一对应方式虽极为简单,但在乐调理论上却极为重要.可以说隋唐时期乐调以及后世音乐的一系列特征,都离不开这个"大二度",直至我国传统音乐之一切.正是由于正宫的产生致使黄钟宫被弱化,那时产生了一个新词"侧商调",成了"黄钟宫"的一种代称或另称.《敦煌乐谱》第二、三组乐曲经解译为宫调式,其实质就是那时被称为"侧商调"的"黄钟宫"调.看来,长期以来该谱解译为宫调式与文献记载为商调式的矛盾由此而解.

庄永平

展开 >

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 201103

黄钟宫 侧商调 正宫 之调式 为调式

202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375
ISSN:1008-9667
年,卷(期):2024.(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