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贮藏条件对沙地油栗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贮藏条件对沙地油栗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探讨沙地油栗的采后生理特性,为选择最佳贮藏条件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控制沙地油栗贮藏和催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测定呼吸强度、α-淀粉酶,β-淀粉酶,失水率,发芽率等.结果表明:在贮藏期,沙地油栗的呼吸强度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3℃库内贮存2个月后达到最低值.α-淀粉酶活性的消长趋势与呼吸强度基本一致,但α-淀粉酶的上升时间滞后半个月.发芽时呼吸强度和α-淀粉酶活性均升高,二者的变化可以表示沙地油栗的休眠状态.低温能很好地抑制呼吸强度、失水率和发芽率,延长休眠期.在10℃以下,温度系数Q10小于2.0,在10℃以上,Q10为1.5~2.5之间.在3℃低温条件下,沙地油栗大约有2个月的自然休眠期和2个月的强迫休眠期.适宜的高湿度能很好的控制失水和发芽.
Effects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the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di glossy Chinese chestnut

莫开菊、田成、周光来、赖红艳、程超、田国政

展开 >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恩施,445000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恩施,445000

板栗 采后生理 淀粉酶 呼吸强度 失水率 休眠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0032002

2006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农业工程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529
ISSN:1002-6819
年,卷(期):2006.22(4)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