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贵州荔波干细洞和拉梭洞陆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贵州荔波干细洞和拉梭洞陆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扫码查看
贵州省荔波县岩溶洞穴多,洞穴动物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洞穴生态系统中,洞穴动物是重要的生物类群,为探讨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本研究对荔波的干细洞(未受人类干扰)和拉梭洞(已受人类干扰)的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并比较了两个洞穴的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应用主成分(PCA)法分析了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细洞共获动物536号,计56种,拉梭洞共获动物363号,计23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干细洞有光带群落(2.7486)、干细洞有光带群落(6.7338)、干细洞黑暗带群落(0.8419)、拉梭洞黑暗带群落(0.3955);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沿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呈递减趋势.群落间相似性指数偏低,除了群落E-F(0.4285)、群落C-F(0.2727)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其余群落之间均处于极不相似水平.PCA分析表明,影响干细洞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营养元素(Na、K)、土壤有机质、气温、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影响拉梭洞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营养元素(Na、K)、土壤有机质、空气湿度、CO2含量和滴水pH.研究可为洞穴动物的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restrial anim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Ganxi cave and Lasuo cave, Libo, Guizhou

雷莉莎、田大海、徐承香、张思强、胡碧露、杜维锋

展开 >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 550025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洞穴研究中心,贵阳 550025

动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喀斯特洞穴 荔波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2015年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资助项目

31660152黔科合基础〔2017〕141611904-0514015黔人领发〔2016〕4号

2021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59
ISSN:2095-6819
年,卷(期):2021.38(1)
  • 2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