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甘薯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

甘薯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

扫码查看
将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元气和近缘野生种I.triloba的叶柄原生质体用PEG法融合后,培养在含有0.05~0.20mg/L 2,4-D和0.5 mg/L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约7周后,将直径达1~2 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0.20mg/L 2,4-D和0~0.5 mg/L KT的MS培养基上使其增殖.转移3~5周后,愈伤组织直径达8~15 mm.将这些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或转移到添加3.0 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培养4~5周后再进一步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获得了69株再生植株.RAPD分析表明,其中1株再生植株是元气和I.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杂种植株的株型呈野生攀缘型,相似I.triloba;而茎色呈绿-紫色,相似元气;其茎的节间长度和叶片形状表现为融合双亲的中间型.茎尖细胞染色体数为54~103,因细胞不同而不同.
Regeneration of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 between Sweetpotato and Its Wild Relative Ipomoea triloba

王晶珊、刘庆昌、孟祥霞、王维华、徐丽娟、翟红

展开 >

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

甘薯 Ipomoea triloba 体细胞杂种

山东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1AA2411812001AA241181

2003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CSTPCDCSCD
影响因子:0.801
ISSN:1674-7968
年,卷(期):2003.11(1)
  • 5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