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昆明市33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感染途径及临床特征分析

昆明市33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感染途径及临床特征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分析昆明市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昆明市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结果 335例患者中,男∶女为1.89∶1,40~60岁患者占54.93%;石林县患者占50.15%,宜良县患者占17.01%.挤奶者、饲养者、兽医等长期接触牲畜聚集环境的感染者占 87.76%.临床表现为发热(67.76%)、游走性关节疼痛(87.16%)、乏力(60.00%)、盗汗(56.42%)、腰痛(57.31%).骨关节炎患者占 40.90%,其中≥15 岁脊柱炎患者占 89.78%,肝损伤患者占 56.72%、贫血患者占 32.84%、低蛋白血症患者占 28.66%、儿童髋关节炎或膝关节炎患者占 2.99%;化脓性皮肤损害患者占 2.69%.94.93%患者 SAT≥100,血或骨髓培养出马耳他布鲁氏菌(51.34%);治疗 3 月 70.80%患者脊柱炎好转,而10.61%的患者新出现脊柱炎.结论 石林县、宜良县布鲁氏菌病好发,挤奶者、接生者、兽医、饲养者、贩卖羊或牛的商贩均是易感人群,一般是长期在羊及牛聚集环境经气溶胶、接触等被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盗汗、乏力、腰痛等,脊柱炎发生率高,短时间难以治愈,布鲁氏菌病治疗后仍可能发展为脊柱炎.

李鹏宇、黄瑛

展开 >

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

布鲁氏菌病 感染途径 临床特征

2024

皮肤病与性病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

皮肤病与性病

影响因子:0.56
ISSN:1002-1310
年,卷(期):2024.46(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