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诉证据标准的认知把关及其智能辅助

公诉证据标准的认知把关及其智能辅助

扫码查看
根据"诉"之要素和功能,"诉"之证据标准等同于裁判证明标准既非必要也不现实.刑事诉讼中各诉讼主体对于"证据确实、充分"的主观认知在宏观整体上呈现出动态递进的样态;同时,微观之诉讼主体对于"证据确实、充分"的主观认知也是可能随着程序推进而产生变化的.相比于法官对于证明标准的终局性认知判断,检察官对于公诉证据标准的认知判断更像是一种"认知把关",即在终局性认知判断之前对案件事实及证据进行一次初步的认知判断,并以此对裁判范围进行限定,规范变更、追加起诉.在当前的刑事司法政策指引下,刑事诉讼的动态递进样态已逐步呈现,未来规范公诉证据标准的进程中可以逐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但仍需要结合"诉"的原理、认知原理并且避免算法偏见的支配.

谢澍

展开 >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证据标准 证明标准 主观认知 人工智能 公诉事实同一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1CFX073

2024

清华法学
清华大学

清华法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847
ISSN:1673-9280
年,卷(期):2024.18(3)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