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谈“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理论的实践体会
谈“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理论的实践体会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在中国画千余年的发展中,“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是习画的不同阶段。学习传统,“师古人”是学习中国画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学习和掌握中国画语言、获取中国画技法的最基本的手段;“师造化”是消化这些技法,使这些技法能够用来传达我们的情感;“得心源”是运用掌握的技法、语言重新组成自己理想的画境。只有把“师古人”作为绘画的基础,把“师造化”作为绘画能力的积累,才能“得心源”。不断融入个人情感进行艺术加工与创作,这样的作品才能感动他人,同时也更加耐人寻味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燕燕
展开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艺术实践
“师古人”
“师造化”
“得心源”
出版年:
2012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影响因子:
0.025
ISSN:
1006-9682
年,卷(期):
2012.
(6)
参考文献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