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弄堂交换与邻里团结--以传统“弄堂交换行为”为例

弄堂交换与邻里团结--以传统“弄堂交换行为”为例

扫码查看
一直以来,赠与和反馈的交换行为充满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早期的以物易物到现代都市中的货币交易,从人情互惠到对他人的帮助予以报答。经济学家往往将交换行为锁定在理性的计算范围之内,然而社会学家则逐渐将情感、互惠、规范、网络等概念引入到交换行为的分析当中,使我们看到了一副更加贴近生活的画面。在上海,老式弄堂里发生着频繁的交换行为,居民们以私人空间换取资源,或以资源换取资源。在频繁的交换背后是“激励--重复--信任”模型,通过多方的交换构成了弄堂内的社会网络,维持着邻里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徐念祖

展开 >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1600

社会交换 邻里团结 社会网络

2014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青年与社会

ISSN:1006-9682
年,卷(期):2014.(10)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