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简析功能派翻译理论及其翻译规则的应用--以马克·吐温“男孩的梦想”的翻译为例
简析功能派翻译理论及其翻译规则的应用--以马克·吐温“男孩的梦想”的翻译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学家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把翻译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研究的重点由原文转向了译文和译语读者,并且更加关注译文的功能和效应。文章将以笔者翻译的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中的第四章《男孩的梦想》为例重点分析“目的论”在翻译活动中的应用,旨在证明功能派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积极指导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晓晨
展开 >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关键词:
功能派翻译理论
目的论
译文功能
《男孩的梦想》
出版年:
2014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青年与社会
ISSN:
1006-9682
年,卷(期):
2014.
(19)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