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时间尺度SPI在安徽省气象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多时间尺度SPI在安徽省气象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扫码查看
基于安徽省81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及土壤墒情和干旱灾情资料,从诊断干旱日数年际变化、季节演变、空间分布、频率分布、典型干旱过程演变及与土壤墒情、干旱灾情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6种时间尺度SPI在安徽省气象干旱监测效果.结果 表明:不同时间尺度SPI在干旱监测中差异明显,6种时间尺度SPI对于干旱日数年际变化、不同等级干旱频率分布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但对于干旱日数季节演变和空间差异性诊断与实况存在偏差;从典型干旱过程诊断来看,时间尺度越短,降水权重越大(例如SPI30、SPI60),SPI监测曲线对降水的响应越敏感,而SPI150、SPI180等时间尺度长的SPI对降水的响应又过于“迟钝”;从与土壤墒情的相关性来看,时间尺度短的SPI30与10 cm表层土壤墒情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0.91,时间尺度长的SPI180与50 cm深层土壤墒情相关性较好;在各时间尺度SPI与年降水量的负相关及与干旱灾情的正相关方面,相关系数随着时间尺度的增长均先增后减,时间尺度适中的SPI120相关性最好.总体来看,不同时间尺度SPI代表不同含义,针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应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SPI进行监测评估.
Applicability Study of SPI in Multiple Time Scales i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Monitoring in Anhui Province

谢五三、唐为安、宋阿伟

展开 >

安徽省气候中心,合肥230031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标准化降水指数 多时间尺度 干旱监测 安徽省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安徽省气象局科研项目

CCSF201714HRM2016071908085MD109201904a07020099和KM201903共同资助

2019

气象
国家气象中心

气象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7
ISSN:1000-0526
年,卷(期):2019.45(11)
  • 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