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利用15a(1982~1996)的NOAA射出长波辐射(OLR)、NCEP/NCAR的风场和海表温度(SST) 再分析网格点资料研究了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及其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首先发现爆发时南海区域平均的海表温度高于29℃.季风爆发的时间与南海南部SST年循环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冬春季海表增暖是环流场突变的基础.SST超前于低层西风和对流的增强而升高,从而造成季节性的大气条件不稳定增大.通过暖池移动过程,考察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SST场、风场和OLR场的演变特征.季风环流的变化是对海表增温强迫的响应 .最大暖水轴在10°N出现有利于ITCZ在南海建立.南海-西太平洋增温时,具有很强的纬向不均匀性,而印度洋则比较均匀.南海深对流的爆发与SST纬向梯度有关.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际变化与SST异常有关系.季风爆发偏晚年和偏早年冬春季SST正、负距平区的符号相反.偏晚年的SSTA分布呈El Nino型,偏早年的SSTA分布如同La Nina型.不同类型的SST异常对季风环流的影响不同.在El Nino型强迫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南、偏西,东风在南海维持的时间较长,赤道西风出现的时间晚,南海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故南海季风爆发偏晚.反之,爆发偏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