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载体、视野与意义的新探析——以《<叫魂>:对晚清变革前的反思》为例

载体、视野与意义的新探析——以《<叫魂>:对晚清变革前的反思》为例

扫码查看
公元1768年,中国处在乾隆盛世,这一年“煊赫鼎沸”;在历史脉络中,如《清史稿》、《高宗实录》等清史史料,这一年“风平浪静”。而载入史册的仅仅是同年八月清廷允许俄罗斯在恰克图通商,预示着继《恰克图条约》之后,清政府开始默许俄国势力在恰克图存在。但是,孔飞力却选择了这一年最不起眼的“叫魂”事件作为其宏大叙事的切入点,这初始便蕴含了载体、视野与意义的创新。文章以《叫魂》为依托,围绕载体、视野与意义,进一步深化对历史载体、历史视野与历史意义的新探索。

蔡晓阳

展开 >

聊城大学

叫魂 载体 视野 意义

2016

人间

人间

ISSN:
年,卷(期):2016.213(18)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