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解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解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必然破坏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即“光晕”的存在,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冷静的对待艺术的发展,指出机械复制艺术时代的来临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1]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传统的艺术的创作模型和永恒性固然值得赞赏和留藏,永远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品。工业大生产时代的新社会必然出现与之时代相适应的新产品。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振林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
光晕
机械复制
传统艺术
出版年:
2016
人间
人间
ISSN:
年,卷(期):
2016.
220
(25)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