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结集过程延续数百年,其间《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日渐明显,因之有些需要被传承的典范理念、行为规范等便被创作为乐歌收入《诗经》中,以借助《诗经》的经典地位达到传承教化的目的.目前所传《诗经》文本中的有些篇目体现了《诗经》创作编辑过程中对某些典范理念的传承式书写.如《载芟》《良耜》重在强调传承重农传统,《七月》《甫田》《大田》重在展现农业生活规范和准则,《楚茨》《信南山》偏重于强调祭祀仪式的规范及亲备祭品以示诚敬的祭祀传统,《宾之初筵》则着重强调燕飨仪式场合的饮酒规范和限酒传统.此类乐歌的存在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诗经》在周代的礼乐文化承载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后世相关礼乐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