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以启蒙为导引:18世纪"趣味"探索的明径与暗线
以启蒙为导引:18世纪"趣味"探索的明径与暗线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如果说对趣味的关注是西方近代思想主体转向的必然结果,启蒙精神的引导则构成探索趣味理论的现实动力。从"辨别的鉴赏"到"好的趣味",趣味概念正是沿着这一总体方向开启自身的普遍性探求。艾迪生首先将趣味指向主体自身的感性状态,尝试通过"想象的快乐"探索这一审美状态的本色;夏尔·巴托则将趣味指向艺术创作的主体法则,并通过"我说不出的什么"来呈现这一法则的独特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由诗而来的"感性谈论"的分析,鲍姆嘉通由完善性诉求引出潜藏其中的新逻辑路径。相比于上述直面趣味主题的"明径",新路径虽因学科诉求所内含的认知化倾向而成为"暗线",却也得到稳定推进。回顾18世纪以来的探索过程,以启蒙为导引的诸种路径虽未能真正离开这一思想背景,却也彰显出前行的方向,康德走出启蒙的美学独立性建构正由此而引发。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卢春红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启蒙思想
趣味
想象的快乐
"我说不出的什么"
完善性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
21BZX025
出版年:
2024
人文杂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人文杂志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691
ISSN:
0447-662X
年,卷(期):
202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