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穴位手法注射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穴位手法注射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注射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外周血 17 型辅助性T细胞 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和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 110 例CHB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5 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手法注射干扰素-α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穴位注射干扰素-α治疗.所有对象均以 8 周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Treg、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以及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比例.选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10 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96.36%(53/55)比 80.00%(44/55)]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Th17、Treg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h17/Tre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IL-10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血清IL-17、IL-10 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mDC、pDC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27.27%(15/55)]显著低于对照组[47.27%(26/55),P<0.05].结论:穴位手法注射干扰素-α治疗CHB能有效调节外周血Th17/Treg平衡以及DCs亚群,下调血清IL-17、IL-10 的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崔娜、何玉霞、李媛媛

展开 >

沧州市第三医院传染科,河北 沧州 061001

穴位手法注射 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Th17/Treg平衡 树突状细胞亚群

2024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CSTPCD
影响因子:0.522
ISSN:1000-3649
年,卷(期):202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