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基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传统村寨及两个扶贫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客观变迁-主观叙事"这一整体分析框架,开展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探索,以期呈现民族地区安置群众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田野调查发现,因空间环境、生计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安置群众面临社会身份转型、集体记忆嬗变及共同体认同缺失等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现实问题.立足于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的现实要求和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的外部塑形,本文从空间变化与身份转型的协调、生计方式与集体记忆的整合、文化认同与共同体认同的互嵌三个维度,提出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内在逻辑,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