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儿童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儿童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对儿童短小手术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伴/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EM组、E组和M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室后EM组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和0。05 mg/kg咪达唑仑,E组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M组静脉注射0。05 mg/kg咪达唑仑。所有患儿全麻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相同,术毕即刻停药并将患儿转运至麻醉恢复室(PACU)行全麻复苏。记录三组患儿麻醉诱导前5 min(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拔管后15 min(T6)、转出PACU(T7)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T3、T6时点患儿的Aono评分和疼痛量表(FLACC)评分及苏醒期躁动(EA)、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MAP比较,在T4、T5、T6时点,EM组和E组均高于M组(P<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EM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在T5、T6时点MAP水平升高(P<0。05),M组在T2~T5时点MAP水平下降(P<0。05)。在T4~T7时点三组患儿HR均有增快,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苏醒时间短于EM组和M组(P<0。05),但EM组和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EM组患儿Aono评分低于E组和M组(P<0。05),在T3、T6时点EM组患儿FLACC评分均低于M组(P<0。05)。EA发生率EM组和E组低于M组(P<0。05)。结论 儿童短小手术全麻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能够为患儿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和疼痛,降低EA发生率,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贾晓晴、安晓华、徐艳冰

展开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麻醉手术科,济南 250000

全身麻醉 艾司氯胺酮 咪达唑仑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儿童 苏醒期躁动

2024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225
ISSN:1002-266X
年,卷(期):2024.64(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