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肝性脑病最常见,脊髓受累相对罕见,如肝性脊髓病,通常与广泛的门静脉系统分流有关,因此也称为分流性脊髓病,这种分流可能是手术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发的,或两者兼有。肝性脊髓病的主要症状是对称性下肢无力,并逐渐向痉挛性瘫痪转变,很少累及上肢。体征主要有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通常无感觉或括约肌功能损害。起病多隐匿,诊断标准以排除性诊断为主,在高度怀疑的临床背景下,需排除各种结构性和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降血氨及其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肝移植治疗对早期患者可完全逆转,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脾动脉栓塞、分流阻断术、分流限制术和粪便菌群移植等。其中粪便菌群移植(FMT)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但局限性于没有更多FMT试验,尚无法确定这一方法能否取得更确切的疗效。

李旭、李坤、王小宁

展开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消化内科

肝性脊髓病 脊髓脱髓鞘 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 肝移植 粪便菌群移植

2024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225
ISSN:1002-266X
年,卷(期):2024.64(10)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