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住院第1~50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住院第1~50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算患者住院第1~50 天血清IgG、IgM Ct值,并分析IgG、IgM Ct值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和IgM Ct值在第1~5天产生较低,在第6~10天后大幅度上升,在第21~30天内达到最高峰,第31~40天仍在高峰期并处于稳定状态,第41~50天后开始下降(P<0。05)。不同年龄患者IgG以50~60岁升高幅度最大,老年患者早期第1~5天IgG Ct值较年轻人明显的低、升高速度慢,且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男性与女性IgG、IgM 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不同民族患者病程第1~30天IgG Ct值存在差异(回族>汉族>维族),而IgM Ct值在第10~20天和第21~30天汉族明显高于维族,P均<0。05;重型患者(除第1~5天外)IgG、IgM Ct值均较轻型患者增高,P均<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 Ct值在住院第1~5天较低,住院第6~10天大幅度上升,住院第21~30天达到最高峰,住院第31~40天仍在高峰期并处于稳定状态,住院第41~50天开始下降,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型的患者存在差异,检测两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免疫状态。

李远达、林国跃、段丽、撒玉玲、张亚丽、张弛、陈清波、贾婷、何雯雯、王泉、常炜、杨建中

展开 >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检验科,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输血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ICU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球蛋白G抗体 免疫球蛋白M抗体

&&&&

QLY-KY-20200012021B03003-2A

2024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225
ISSN:1002-266X
年,卷(期):2024.64(12)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