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老年牙周病患者利多卡因局麻拔牙术中不同剂量瑞马唑仑镇静效果观察

老年牙周病患者利多卡因局麻拔牙术中不同剂量瑞马唑仑镇静效果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老年牙周病患者利多卡因局麻拔牙术中不同剂量瑞马唑仑镇静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拔牙术的老年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R1组、R2组、M组,R1组入门诊手术室后拔牙术前给予瑞马唑仑0。05 mg/kg,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为4时,给予2%利多卡因进行口腔局部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R2组给予瑞马唑仑0。1 mg/kg,其余步骤同R1组;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其余步骤同R1组;比较各组一次镇静成功率。根据MOAA/S评分,计算三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拔牙操作结束到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离院时间。分别记录患者入门诊手术室时(T0)、给药后镇静起效时(T1,即MOAA/S评分=4)、局麻注射完毕时(T2)和拔牙操作结束时(T3)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镇静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老年牙周病患者均镇静成功,但R2组一次镇静成功率高于M组和R1组(P<0。05)。与M组相比,R1组和R2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均缩短;与R1组比较,R2组镇静起效时间短,苏醒时间长(P均<0。05)。与T0时比较,M组、R1组和R2组T1、T2、T3时BIS值、MAP值下降(P均<0。05),但H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同时间点比较,R2组T1和T2时的BIS值、MAP值下降(P<0。05)。与R1组相同时间点比较,R2组T1和T2时的BIS值下降(P<0。05)。三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比较,P均>0。05,但R1组和R2组术后头晕、嗜睡的发生率低于M组(P均<0。05)。结论 0。05、0。1 mg/kg的瑞马唑仑在老年牙周病患者利多卡因局麻拔牙术中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但使用0。05 mg/kg的瑞马唑仑需追加给药次数;瑞马唑仑镇静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不良反应较咪达唑仑少。

张丽娜、李乐、潘旭、杨鑫、冯彩华

展开 >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西安 710004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

镇静药物 瑞马唑仑 拔牙术 牙周病

2024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225
ISSN:1002-266X
年,卷(期):2024.64(1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