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92例初治HBV DNA阴性(HBV DNA<20 IU/mL)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69例(抗病毒组)和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死亡率、HCC比例、病毒学突破(访期间若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值升高>l lgIU/mL,或转阴性后又转为阳性)比例及抗病毒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基于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方案、病毒学相关指标、生化指标、血小板、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7(14。25,74。25)个月,研究期间共有5例(5。4%)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13例(14。1%)死亡,8例(8。7%)出现病毒学突破。抗病毒组与对照组死亡、HCC及病毒学突破比例比较,P均>0。05;在抗病毒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的白蛋白水平更高(P=0。037),其余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是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 1。128,95%CI 1。012~1。257,P=0。003),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发生无关(HR 0。832,95%CI 0。212~3。263,P=0。792)。碱性磷酸酶(ALP)是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018,95%CI 1。001~1。035,P=0。038)。结论 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未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获益,死亡率未降低、肝功能未改善;高水平AST和APRI是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LP水平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皇旭、郭利伟、刘文华、于丽君、孙丽华、安勇

展开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传染病科,济南 25000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小板比率指数

2024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225
ISSN:1002-266X
年,卷(期):2024.64(1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