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我国民间借贷纠纷当中当事人实际借款金额的认定

论我国民间借贷纠纷当中当事人实际借款金额的认定

扫码查看
民间借贷在我国已有很长一段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中便有相关记载,更是当今社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严格来说,民间借贷并非法律概念,对“民间借贷”这一概念范围的理解,司法部门与行政监管部门也并不一致。2015年8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给出了一个定义,即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相互之间进行的以资金融通为目的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信贷规模不断在扩大,由此产生的民间借贷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法律意识的缺失、碍于借贷双方亲疏关系等,当事人持有的往往只有一张借据、收据或欠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实际借款本金金额问题一直是司法实务中的聚焦点,也是人民法院认定事实的难点。据了解,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间借贷行为中,提前扣除利息的情形时有发生,且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规定,手段日益隐蔽化、多样化。本文中,笔者总结了民间借贷案件的主要特点,梳理了借贷案件中本金数额难以认定的原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法院处理原则,拟对该类案件的审理提出些许针对性建议。

龚永梅、杨迪、胡亚利、黄亚琴

展开 >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民间借贷 借款金额 举证责任

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

2016

科幻世界杂志社

影响因子:0.101
ISSN:1006-0510
年,卷(期):2016.(6)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