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业银行在信用证、 承兑汇票、 保函、 个人消费信贷等业务上都涉及保证金担保.保证金担保作为新型保证措施,为银行广泛采用.然而银行以保证金清偿到期债务也同样存在法律风险,如果保证金失去对抗第三人的担保效力而被人民法院扣划,将不可避免地损害银行的合法利益.通过近年司法实务判决来看,一方面各地法院判决对保证金担保的担保效力的认定大相径庭;另一方面,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关于其保证金的效力认定也尚存分歧,本文以我国典型案例入手,研究如何规范保证金业务以实现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完善银行保证金开立、 收存管理模式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