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逐渐走向成熟.1996年,我国开始对于货币供应量这一变量进行定期统计,并把它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从9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主张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原因大多是根据国际实践,许多西方国家已经逐步废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做法,转而转向使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不然,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一定的优势.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的争论也就因此而诞生,本文从中介目标的可测性、 可控性与相关性三个方面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