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 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 6 只.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建立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造模后第 7 天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取患侧血海、梁丘行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其余各组仅抓取、固定,不进行电针干预.连续干预 21d,1 次/d.造模后第 7 天、干预结束后采用纤维丝测痛仪测量各组家兔的痛阈值;干预结束后 ELISA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的前列腺素 E2(PGE2)、P 物质(SP)、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 95(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的机械痛阈值降低(均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的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均P<0.01),低频电针组改善优于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 PGE2、SP、Glu 表达较模型组降低,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均 P<0.05);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 GABA 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低频电针组高于高频电针组(均P<0.05).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 SYN、PSD95 表达较模型组降低,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干预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疼痛介质及兴奋性神经递质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递质表达,下调 SYN、PSD95 突触相关蛋白表达,调节脊髓突触可塑性,从而缓解脊髓节段中枢敏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