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是《中华人民是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劳动者因对补偿条款的认识不到位而在离职时没有取得相应的补偿,然而有些用人单位也会由于劳动者的恶意要求而支付巨额补偿,困境何在?通过对相应条款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条款虽然进行罗列式的规定,但存在着一些细微的矛盾之处.例如,《劳动法》第24条与《劳动合同法》第36条中是否存在差别?《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在支付方式上是否存在漏洞?《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情形如何适用?基于此,结合制度规定的立法目的、文义解释与规范性规定之间的逻辑架构分析等方面,探索该项制度的完善对于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利益平衡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