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中国译论中如果"中国"在场,儒家已在
中国译论中如果"中国"在场,儒家已在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有了周公确立、孔子继之的"中国",才有中华文化,并得以发展;中国译论,只能自孔子开篇.但是,有关译史一般都是从佛经翻译的译论写起,多论译技,不及中国思想渊源;近年来,又因崇尚后现代,而直接对"中国"加以解构.本文在对上述问题加以辨析之后,试图以《史记》有关"重译"的记载来见证"中国之'中'"的儒家意涵的理想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蔡新乐、胡其维
展开 >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 518060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关键词:
中国
孔子
翻译
出版年:
2024
上海翻译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
上海翻译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273
ISSN:
1672-9358
年,卷(期):
2024.
(2)
参考文献量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