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景观翻译中的超语实践探索——以上海旅游景观为例

语言景观翻译中的超语实践探索——以上海旅游景观为例

扫码查看
本文首先分析了超语的概念,并梳理了超语与语言景观及翻译的内涵及研究,接着以上海市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为样本,探讨翻译中的超语实践及其问题.研究表明,上海旅游语言景观的翻译存在超语现象,主要涉及词汇、句法及多模态等方面,可采用旅游景点名称的语际超语谐音意译,以及整合语言的词汇特征,运用英语构词法生成混合新词,或采用转借等方法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实现跨语言组合等.同时,超语实践又可借助图像等多模态素材作为表意资源,与文字符号互为补充.超语空间储备的分布式符号资源具有较强的文化特征,但上海旅游语言景观文化层面的误译率较高.超语实践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译者既要突显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又要追求互补性,并调整适应.新时代的翻译专业学生需具备超语能力,以应对全球化发展对旅游语言景观翻译的挑战.

戴朝晖

展开 >

上海大学,上海20044

超语 旅游 语言景观 翻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BYY109

2024

上海翻译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

上海翻译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3
ISSN:1672-9358
年,卷(期):2024.(3)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