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创新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创新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基于世界现代化发展史实的深入阐释,说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创新实践,源于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总体性特质之深入理解,即社会形态演进逻辑顺序的排列,显然是表示后一社会形态对前一社会形态的超越,但每一后续的社会形态,均是在总体性辩证扬弃前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实现的.由于每一社会形态,都存在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遗传因子,由此,作为后续的社会形态,人们在社会建设中,须对此前的社会形态作总体性认知,即总体性地归纳总结各社会形态之需辩证扬弃的具体内容,从而落实总体性、"并联式"的创新实践.就此,文章归纳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形态领域总体性创新实践所体现的十大创新举措.这些创新举措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原则的指导下,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治理各领域,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创新的生动体现,提高对这一总体性创新的自觉认知,将提高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高惠珠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形态演进
总体性创新
"并联式"创新
人民至上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20ZDA016
出版年:
2024
社会科学家
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社会科学家
CSTPCD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589
ISSN:
1002-3240
年,卷(期):
2024.
(2)
参考文献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