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生产力,其基础是创新,核心是优质,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生产力的初步恢复与基础夯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生产力的全面解放和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的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初步完成了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飞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实现了生产力范畴的术语革命,积极回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当代重构和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周文、白佶
展开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高质量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
出版年:
2024
社会科学辑刊
辽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578
ISSN:
1001-6198
年,卷(期):
20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