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扫码查看
2001~2002年在上海地区研究了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9172.37±191.96 mm2,总取食叶片数45±0.96张.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32±0.01、0.61±0.03、1.22±0.05、1.65±0.08、2.46±0.11、3.93±0.12mm.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62.31%,用25%蜂蜜饲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02±0.18d和8.69±0.12d.雌雄性比为1.11:1.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20%氰戊菊酯2000倍液、40%氧化乐果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的喷雾叶片,6天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65%、100%、100%;生物农药中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6天校正死亡率为56.52%.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f 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

周玮、夏彩云、孙兴全、朱兵、刘晓平、刘志诚、王焱

展开 >

上海上农园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上海,200335

上海松江区林业站,上海,201600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1101

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200072

展开 >

瓜子黄杨 黄杨绢野螟 生物学特性 药剂防治

上海市科技兴农科技攻关项目

农科攻字2002第4-4-4号

200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影响因子:0.63
ISSN:1671-9964
年,卷(期):2005.23(1)
  •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