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

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

扫码查看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海洋环境决定其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研究其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趋势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推测柔鱼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研究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也有重大意义.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根据2004年-2015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Chl-a)数据,结合尼诺转化指数(Trans-Ni(n)o index TNI),分析柔鱼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预测柔鱼在海洋环境的影响下,洄游路径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洄游重心的产量占比与洄游重心的离散度在10月和11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涸游重心的纬度变化和TNI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经度上并未呈现这一关系;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海表面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的柔鱼洄游路径时空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时间跨度在8-11月内,柔鱼洄游重心纬度上呈现南-北-南,经度上呈现出西-东-西的变化趋势,8月和9月预测洄游重心海域的产量占比为64%和68%,10月和11月,柔鱼种群进行产卵洄游.预测产量占比明显提高,预测海域产量占比为83%和89%.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forecasting of Ommastrephes bartramii migration gravity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魏广恩、陈新军、李纲

展开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农业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展开 >

柔鱼 渔场重心 系统聚类 神经网络 环境因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NSFC414761295DZ1202200

2018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11
ISSN:1004-7271
年,卷(期):2018.27(4)
  • 1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