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教学交往观的哲学认识基础转向: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
教学交往观的哲学认识基础转向: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交往,其哲学认识的基础不断嬗变.从主客二分法的主客体视角,到主体间性的对话、平等式理想,都对教学交往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释,而他者哲学的引入,从伦理学的角度将教学交往视为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为教学交往观的理解提供了新视角.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樊迪、谭玮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2
关键词:
他者
教学交往观
列维纳斯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基金:
中国美术学院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
ZD2023004
出版年:
2024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
绥化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
0.195
ISSN:
2095-0438
年,卷(期):
2024.
44
(6)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