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发展综述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发展综述

A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seismic design theory for large span spatial structures

扫码查看
大跨空间结构由于其体量大且多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种非常规荷载作用下破坏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系统的从以下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抗震理论所取得的主要进展:(1)大跨空间结构精细化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主要包括材料本构模型、地震动多点输入和结构强非线性模拟;(2)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可恢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以上部分的系统总结和论述,形成大跨空间结构统一的抗震设计指导思想,并对此类结构的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聂桂波、王薇、杜柯、王多智、马加路

展开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

大跨空间结构 抗震性能评估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 地震可恢复性理论 地震可恢复性评价方法 韧性城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878631

2020

世界地震工程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力学学会

世界地震工程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23
ISSN:1007-6069
年,卷(期):2020.36(2)
  • 3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