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干部"反向避责"行为:逻辑、成因与治理

基层干部"反向避责"行为:逻辑、成因与治理

扫码查看
基层干部担当干事是基层高效治理的关键.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及风险社会的到来,加之基层治理事务艰巨,部分基层干部出现"为官不为"和"避责行为"等现象.其中,部分基层干部通过请示、汇报等方式将决策与推动的权力上移,形成下级对上级的反向避责成为一种新形象和新问题,值得关注.根据"责任—问责—避责(反向避责)"的逻辑,发现避责行为的发生方向,实际上是责任分散和转移的方向.反向避责的起点是基层干部的责任,核心是问责和避责的关系,结果是避责方式的选择.反向避责的动因可以归结为政治责任中的履责压力与问责压力、政治结构中的压力型体制与向上负责制、政治心理中的消极心理与积极心理.因而,要通过优化治理环境减轻责任压力、规范结构性关系优化政治结构、提升干部素质推动履职担责等措施,治理基层干部反向避责行为的产生.

谢丹妮

展开 >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漳州行政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层干部 反向避责 基层治理

2024

三晋基层治理

三晋基层治理

ISSN:
年,卷(期):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