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采取不同抗凝方法的凝血功能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进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将34例存在活动性出血并采取无肝素治疗的患者纳入无肝素组,将34例存在出血倾向并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纳入肝素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并比较两组治疗28d后的存活率。结果:在Scr、BUN、Fg、INR、TT、APTT、PT和PLT方面,肝素组与无肝素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与无肝素组28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改善,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影响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