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矿业开采的活动日益频繁,矿山废弃地产生的环境问题逐渐严重,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本研究以韶关大宝山地区矿山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化学基质改良+植被修复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工作的区域进行对比,通过调查植被多样性,比较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评价不同修复年限后工作的长效性.结果表明:矿区修复三年后,土壤重量直径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增加到1.3147mm、1.5847mm和0.6250mm、0.6800mm,土壤pH值提升到4.66、5.00,土壤总钾、总氮、总磷分别增加到0.4563 g·kg-1、0.4868 g·kg-1,0.16432 g·kg-1、0.1163 g·kg-1,12.4744 g·kg-1、13.9027 g·kg-1,但修复五年后,这些指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化学基质改良+植物修复的模式能改善大宝山矿区排土场状况,但长效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