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重楼肝毒性机制

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重楼肝毒性机制

Hepatotoxicity Mechanism of Paridis Rhizoma Based on Zebrafish Model Combined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

扫码查看
目的:重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为小毒,但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随着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视,重楼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及其机制也待明确,本文旨在阐明重楼提取物的肝毒性机制.方法: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进行急性毒性验证,采用4 dpf斑马鱼暴露于重楼提取物中,24 h后吖啶橙染色,组织病理切片证明其肝脏毒性.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肝毒性靶点,并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网络预测靶点及通路.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重楼提取物暴露处理4 dpf斑马鱼24 h,吖啶橙染色重楼水提物组及醇提物组在肝脏部分均会出现黄绿色荧光点,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排列紊乱松散,出现细胞凋亡、空泡等现象,表明重楼具有肝脏毒性.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重楼肝毒性可能与细胞增殖的肉瘤基因(Ras)信号通路,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的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 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B)、鼠双微基因2(MDM2)、STAT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原癌基因(MET)、B细胞淋巴瘤2样1(BCL2L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白细胞介素-2(IL-2)及MAPK14可能是重楼造成肝毒性核心靶点,RT-PCR实验结果验证了以上推测.结论:重楼可能影响肝细胞增殖、能量代谢等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引起肝毒性.

李芝奇、陈美琳、郭思敏、范琦琦、林子力、钟鑫悦、蔡琼、高睿涵、林瑞超、赵崇军、刘振权

展开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488

重楼 肝毒性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RT-PCR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Ras信号通路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教师启动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攻关项目

2018ZX097350052020-JYB-XJSJJ-0092020-JYB-ZDGG-035

2023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CSTP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6
ISSN:1673-7202
年,卷(期):2023.18(6)
  •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