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剂量肾上腺素血瘀证模型的作用机制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剂量肾上腺素血瘀证模型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Model Induced by Different Doses of Epinephrine Based on Metabolomics Technology

扫码查看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构建大鼠慢性血瘀证模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关键代谢物.方法:连续皮下注射不同剂量肾上腺素构建慢性血瘀模型,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等指标进行模型判断,通过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PLC-MS)与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HILIC-MS)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研究给药前后模型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肾上腺素组大鼠全血黏度在不同切变率下均显著升高,凝血四项检测中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体质量显著性下降,代谢组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与高中剂量肾上腺素组之间区分明显,其分离趋势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在RPLC-MS模式下发现了葡萄糖、乙酰辅酶A、二十碳五烯酸等代谢物,同时在HILIC-MS模式下发现了牛磺酸、油酸等代谢物,2 种检测模式下共发现了与气滞血瘀模型发病机制及演化过程相关的28 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素会导致慢性血瘀证的发生,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其造模程度也随着变化.根据机体内与给药剂量呈一定相关性的代谢变化来看,慢性血瘀证的作用机制及其演化过程可能与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胆酸代谢、肉碱代谢、酪氨酸及色氨酸代谢等代谢相关.

LC-MSMetabolomicsEpinephrineChronic blood stasis syndromeBiomarkersPlatelet aggregationEnergy me-tabolismTryptophan metabolism

胡广、杨会珍、张国瑗、李瑛、任常英、孙明谦、林力

展开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91

液质联用 代谢组学 肾上腺素 慢性血瘀证 生物标志物 血小板聚集 能量代谢 色氨酸代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81872992C12021A04508C12021A01707

2023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CSTP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6
ISSN:1673-7202
年,卷(期):2023.18(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