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00-2015年三江平原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2000-2015年三江平原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扫码查看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揭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基础.选取我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三江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县域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动态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结构的时空格局变化.采用因素分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种植面积、单产和结构调整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及驱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间接因素.结果 表明:2000-2015年三江平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119.0%、232.5%,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96.2%、178.7%,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476.4%、546.0%,而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了47.8%、35.9%;水稻、玉米、大豆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由2000年的25.1%、21.0%、40.5%演变为2015年的34.0%、55.3%、9.7%;种植面积增加和种植结构变化对粮食总产贡献率分别为65.2%和27.0%;单位面积农机动力、作物价格/替代作物价格比例、人均GDP等是影响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和种植结构变化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种植结构提供决策信息.
Study 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Sanjiang Plain during 2000-2015

杨春霞、郑华、欧阳志云

展开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粮食生产 LMDI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 三江平原 种植结构 影响因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YFC0503400

2020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56
ISSN:1000-0860
年,卷(期):2020.51(6)
  • 7
  • 30